一、什麼是跌到?
身體不由自主跌落地面或較低的平面。
二、跌倒的好發群
年齡超過 65 歲的老人、意識不清、步態不穩、無法自行排泄、曾發 生跌倒、視力模糊或失明、頭痛、暈眩、或服用鎮靜安眠、降壓等藥物的個案。
三、預防跌倒做不好可能會出現哪些影響?
發生跌倒會產生許多後遺症,輕則疼痛、外傷,嚴重者可能導致骨折、顱內出血、失去身體活動功能,甚至死亡。
四、什麼原因會發生跌倒?
跌倒通常不是只有單一原因,同時具有多種跌倒危險因子,包括:
(一)感覺系統退化:因年齡增長導致視力缺損(如:白內障、內視障病變)、聽力缺損、缺乏平衡感,對環境改變反應能力退化,導致步態不穩。
(二)肌肉缺乏協調性:站立及行走時的動作需要運用許多肌肉群,但年齡增加導致身體肌肉比例減少,造成肌力減退,影響肌肉及關節的控制力。
(三)藥物因素:服用鎮靜藥物或同時使用多種藥物,容易因藥物副作用導致姿勢性低血壓或眩暈而造成跌倒。
(四)環境因素:居住環境不良、地面濕滑不平、鞋子不合腳、鞋底不防滑,走道及樓梯缺乏扶手或未適當使用輔具。
(五)心理及生理因素:一年內曾經跌倒過,害怕再次發生跌倒,或者沒有意識到自己有跌倒的可能性,否認自己是跌倒的高風險族群,比一般人更容易反覆發生跌倒。
五、跌倒的預防方法
(一)應依醫師指示服藥,以避免產生多種藥物間的交互作用。
(二)下床或從椅子起身的速度宜放慢,應先坐在床邊,沒有不舒服時,再下 床行走
(三)規律的運動以加強肌肉力量、骨骼關節的活動度和心肺功能;若有需要 可使用拐杖或助行器。
(四)應避免更動傢俱擺設的位置,並經常保持走道通暢,以預防絆倒。
(五)浴室及廁所地面隨時保持乾燥或加鋪止滑墊,家中地板最好採用軟性材 質(如木板)或加鋪軟墊;地毯或地墊應固定以防止滑倒。
(六)注意適當的照明,尤其是樓梯、走道、浴室、臥室等個案經常活動或容 易跌倒的地方,夜晚應留夜燈。
(七)家中置物架的高度及位置應適中,浴室、廁所及樓梯應設有扶手,且坐 椅及床的高度應適合老人的站立或坐下,且應避免使用玻璃材質的傢 俱,以提高居家安全。
(八)衣著方面避免穿過於寬大的衣服或使用過長的腰帶,褲子不可太鬆或太 緊;鞋子應平穩、柔軟、防滑,若鞋跟已磨損、應趕快修理或更換。
(九)應依照視力配戴眼鏡,並採用防碎鏡片,以防止意外產生。
(十)行動不便的個案,應特別注意下列物品的使用,包括床欄、輪椅、助行 器等的使用。
(十一)對於躁動個案,應適當約束,以防發生跌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