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科專欄
原以為人生只能過著宛如殘障人士般的生活了
長期承受高強度的操勞及疲憊,劇烈的疼痛在全身蔓延開來;肩頸痠痛、腰痠背痛,漸漸演變為上下肢無力、肩膀無法舉起、手部肌肉萎縮到連拿碗都沒力、雙足背屈及掌屈無力,需依賴助行器才能行走,乍看以為是腦性麻痺的症狀;因害怕開刀、抗拒手術,用意志力拖著難以想像的劇痛
將就生活著的60歲洪先生形容: 「自己就像失去生活和行動能力的殘障人士,曾以為後半輩子就會這樣過下去了…」
不願向命運低頭,向專業尋求協助
直到痛感大過於恐懼,洪先生在朋友介紹下,輾轉來到本院 骨科-莊仕勇院長 的門診,經過一系列的精密檢查,包含X光、全脊椎核磁共振、神經學檢查,再結合神經內科會診後,排除腦部疾患的可能,並確定是頸椎椎間盤突出 - 嚴重壓迫脊髓及神經根; 腰椎椎間盤也嚴重突出 - 造成脊椎狹窄,脊髓變形的同時,連脊髓神經也有缺血的情況。
與美國醫學中心同等級的顯微微創手術
院長仔細評估後,計畫將頸椎、腰椎分為兩次手術進行治療,術前先經過麻醉科、心臟內科、及胸腔內科會診,確定無其他疾患影響麻醉,故予以施行手術:
- 第一階段 – 頸椎
採用前頸部三公分微創切口,以高階顯微鏡輔助,進行微創頸椎椎間盤切除,並植入三節人工關節,及一節骨間融合固定。
頸椎手術與其他骨科手術相比,因涉及脊髓和神經結構,其風險特性和其他骨科手術相比較高,根據文獻統計,頸椎手術的風險有少比例的神經損傷、感染及聲音沙啞等;擁有超過三十年臨床經驗的莊院長,技術熟練且精湛,每一節椎間盤的處理,都在1小時內順利完成!
第一階段術後隔天,洪先生就已經可以起來活動了,覺得胸部以下、原本上、下肢的緊繃不適及無力都改善許多,雙腳也變得有力,先前足部無法背屈的情況也改善許多,右腳甚至恢復至正常的80%!全身的力量都漸漸變好,並在術後四天就出院返家了。
- 第二階段 – 腰椎
腰椎椎間盤的手術位置在後腰背上,以一吋到三公分的傷口施行,使用精密的器械,包含: 高階顯微鏡、微創手術套筒系統,以及微創腰椎手術器械來進行手術;這是目前最高級的腰椎顯微微創手術,過程中視野清楚、各項解剖位置顯現無死角,故手術更加安全、精細與順利,若需要植入骨材,也不會像其他的微創手術會有困難的狀況!
*註: 微創手術套筒系統 - 即是將20年前的美國美敦力內視鏡系統,進化改良而成更高階的套筒系統
進行完第二階段的手術治療,術後下肢更輕鬆、足部背屈更有力,右腳的背屈在術後兩個月便完全恢復正常,左腳則是經過六個月恢復到70%,一年後才完全恢復正常!莊院長表示:「這個病例提醒我們,頸椎及腰椎椎間盤突出,導致嚴重壓迫神經,會造成我們上肢及下肢的虛弱;但這並非不可逆的狀況,即時處理是可以治癒疾病、恢復正常的生活的哦!頸椎及腰椎的微創手術雖難度高,但現今景美醫院骨科微創中心的醫療技術已非常成熟,且達美國醫學中心級標準,若有需要應及早診斷、把握黃金治療期。」
揮別虛弱無力的身體,找回原有的活動力
2025年的第一週,洪先生照慣例回到門診和院長聊聊現況,並追蹤身體復原情形,調出X光片、看見固定頸椎及腰椎的釘子,「我都跟朋友說我現在是鋼鐵人呢!」發出爽朗的笑聲、忍不住展示恢復後的活動力,洪先生雙手持續比讚的笑說「真的要謝謝有遇到莊院長!」
現在的他,能夠正常行走,找回美好的生活狀態,也深刻感受到先進的骨科微創手術醫療,確實能改變人生。
被疼痛謎團纏身,求診八次皆無果
72歲的郭先生,因不明原因膝蓋疼痛,歷經多次求醫卻未獲改善,甚至差點接受非必要的手術治療…。最初疼痛感從膝蓋往左側大腿上方開始延伸,腿部和肛門部位也有痛感,難以確定具體疼痛位置,故一直認為是膝蓋的問題,以此為主訴就診多處,皆未能解決問題。
- 郭先生最初在北市某醫學中心就診,接連看了三位骨科醫師,只針對膝蓋的部分做治療,接受了類固醇注射、玻尿酸注射及口服消炎止痛藥…等治療,症狀皆未改善,疼痛依舊持續惡化。
- 隨後前往另一家疼痛中心進行自費治療,但仍然無效。他又再求診於疼痛科,醫生告知可能為脊椎滑脫造成,但因麻醉科無法做處置。
- 郭先生再次回到醫學中心神經外科求診,然而該醫師認為脊椎問題不大,主要還是膝蓋的問題,也只接受了口服藥物及針劑注射治療,然疼痛仍未減輕。
被疼痛謎團纏身的郭先生,第七度求醫,改看復健科醫生,接受兩次膝蓋和背部的復健療程後,被告知可能還是脊椎問題引起的疼痛,才開始意識到「或許是診治方向錯誤了?」
尋找疼痛的真相
苦尋真相的郭先生,拖著未得到緩解甚至疼痛加劇的身體,前往新北某醫學中心骨科就診,醫生仍將重點停留在膝蓋,懷疑是半月板的問題,並安排核磁共振檢查,但需等待近一個月之久;劇痛難忍的郭先生,只好再回到北市醫學中心,這次醫生檢查了他的膝蓋後,依舊給出相同的診斷。不幸的是,仍未找到病根的郭先生,在隔天已痛到無法行走,雖然安排了MRI檢查、膝關節手術…等,但也需要再等待近一個月後才能進行治療,除了身體劇痛難忍,心靈更是疲憊不堪。
終於從疑難到清晰
已心力交瘁的郭先生,網路上查到景美醫院已轉型為骨科專科醫院,為了盡快診斷出病因,並接受正確且妥善的手術治療,於是來到本院骨科謝心圃醫師的門診。拱著背走進診間的郭先生,經過醫師專業且詳細的病史詢問及理學檢查,發現郭先生的疼痛來源不像是膝蓋本身造成的,反而較像是神經傳導痛。
回溯之前的檢查後才發現,郭先生就診前三個月因腹痛曾於他院做的腹部電腦斷層,隱約能看到椎間盤凸出的現象,故安排腰椎核磁共振檢查來確認診斷。就診隔日,本院隨即安排郭先生接受核磁共振檢查,檢查結果出來,確認是第三-第四腰椎椎間盤突出,謝主任立即聯繫郭先生並詳細病解後,於隔日就安排了脊椎內視鏡微創融合手術(UBE),解決困擾郭先生多時的疼痛根源。
誤診馬拉松的終點線
術後當日,郭先生膝蓋疼痛問題已完全緩解,術後第二日即可下床自然行走,病情得到極為顯著的改善,生活質量大幅提升。回顧這疼痛不堪的經歷,較特殊的是一般脊椎問題患者的疼痛,皆從腰部、臀部或大腿疼痛開始,但郭先生的疼痛直接以膝蓋為起點,所以如無經過醫生的詳細病史詢問及理學檢查,有可能開完刀了仍未解決病痛。
從如馬拉松般漫長的求醫歷程,到最終獲得正確治療,充分展現了景美醫院骨科的專業能力,精準判斷及高效率診治的優勢,選擇具備豐富經驗的醫療團隊至關重要;願郭先生的康復故事,為更多患者帶來信心與希望。
40多歲的L先生是一位專業工程師,長年在辦公桌前奮戰,工作時間動輒就是數小時,同時他熱愛慢跑,是工作與生活壓力之間的重要出口;不料一次意外傷害,讓他被診斷為腰椎椎間盤突出,不只運動中斷,就連坐著上班都成了折磨。
他投入了近10個月的復健與物理治療,急性期的不適雖然減緩,但身體狀態仍難以恢復到從前,不論是工作表現還是日常活動,總覺得「哪裡卡卡的」,日漸疲憊與無力感讓他備感挫折。
經由轉診,L先生來到景美醫院骨科 — 李元甫醫師的門診,詳細檢視影像檢查與過往治療紀錄後,診斷為慢性椎間盤突出,考量年齡、生活型態與神經症狀,建議採取硬脊膜外椎間盤周邊注射治療,在移動式X光機導引下,針對病灶進行精準治療。
結合PRP的加乘,重新找回生活節奏
在接受兩次治療後,原先明顯的右腳神經症狀逐漸緩解,令人驚喜的是,他在治療後一個月便能與家人一同赴日旅遊,不但未受到高里程走動之苦,還在返國後帶著伴手禮笑著回診,主動詢問是否能追加治療;李醫師向他進一步說明藥物注射及 高濃度自體血小板血漿(PRP) 治療上的差異,這項治療富含多種生長因子,可促進修復並延長療效;L先生於農曆年前進行第三次注射,同步搭配PRP進一步穩固椎間盤修復。
回到熟悉的日常,是最好的治療成果
年後回診時,L先生帶來好消息: 他不僅日常生活無虞,甚至重新踏上跑道,從100公尺到3圈400公尺操場,恢復速度超乎預期;最新MRI影像顯示,原本突出的椎間盤已大幅回縮,神經根不再受壓,整體恢復狀況極佳!
L先生的案例,是許多慢性椎間盤病患的縮影,在李醫師的專業評估與個人化治療後,他成功擺脫長期困擾的疼痛與不便,重拾原本的生活節;對於想積極改善症狀的病患來說,硬脊膜外注射合併PRP治療,或許正是一條走向健康與自在的新起點。
為了快要撐不起生活重量的膝蓋,阮先生在太太的陪同下,從香港遠赴台灣求醫。因骨質疏鬆導致膝關節退化至第四期,單側膝蓋嚴重變形、行走困難,疼痛感更是與日俱增。然而,在香港想要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,得面對冗長的醫療等待期與驚人的費用,即使身體狀況已刻不容緩,排刀時間卻動輒兩到三年,加上自費手術價格遠高於台灣,讓他一度陷入無解的困境。
透過朋友的介紹,他得知台灣景美醫院有位同樣來自香港,並長期專精於膝關節置換手術的骨科醫師 – 陳威,這個消息為他照亮了另一條可行的路;阮先生下定決心飛來台灣,踏出這段不只是尋醫、更是改變人生的800公里旅程。
感受到台灣醫療的效率與溫度
在飛來台灣前,本院就已經由專人與阮先生聯繫,細心了解他的病史與膝關節狀況,並協助安排住院日期、手術時程等細節,讓他即使身處海外,也能安心準備。抵臺當天,由陳威醫師詳細詢問病程、檢視X光片,並以觸診確認膝關節的活動範圍與變形程度。
為確保手術安全,醫療團隊迅速展開一系列術前評估,包括心電圖檢查、X光影像,並安排心臟科醫師進行專業諮詢與風險評估,全面掌握阮先生的身體狀況;整合式醫療流程與跨科團隊合作,讓阮先生深刻感受到「效率」與「細緻」兼具的照護品質。
在檢查流程同步進行的同時,護理與行政團隊也協助阮先生辦理住院手續,說明術前準備事項與住院須知,並安排病房入住;空間寬敞、安靜整潔,設備完善,讓他能在安心的環境中等待手術;對於首次在海外住院的他來說,這樣的迎接與照顧,無疑是一份最溫暖的定心丸。
精準完成手術,開啟無痛生活的第一步
在術前檢查與麻醉評估皆通過後,阮先生順利進入手術房,由陳威醫師主刀、專業骨科團隊共同執行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。手術歷時約兩小時,順利完成,術中出血控制良好,關節置換位置與穩定度亦達標。
本次手術採微創方式進行,根據膝蓋變形情況精準調整骨切與關節平衡,並使用耐磨性佳的人工關節材質,有效提升活動靈活度與長期使用年限。術後,阮先生生命徵象穩定,並於隔日開始接受床上CPM關節活動訓練及站立步行練習。
術後第二天,他便能在助行器輔助下起身行走;至第六天,關節屈曲角度已恢復至100度以上,行動自如,順利出院返家,進入術後復健與回診追蹤階段。
術後兩天下床,六天就出院
手術順利完成後,阮先生在病房中展開復原之路;術後第二天,就在護理師與復健師的協助下嘗試下床行走,使用助行器穩定步行,同時搭配CPM(持續被動運動機)在床上進行膝關節活動訓練,循序漸進地幫助關節恢復活動度與功能。由於術前規劃完善、術中操作精準,阮先生的恢復進展迅速,在術後第六天便順利辦理出院手續,接下來只需依照門診安排,定期回診追蹤術後狀態。
經過人工關節置換,阮先生長期以來因膝蓋退化引起的劇烈疼痛與行走不便,已大幅改善;最後一次回診時,簡單記錄了他的步態與膝部活動情形 — 雖尚不能說「健步如飛」,但日常行走、上下樓梯皆已不成問題,幾乎恢復到正常的行動能力。
醫師結語:讓世界看見台灣骨科的實力與溫度
「景美醫院長期投入骨科醫療,擁有經驗豐富的骨科專科醫師與整合團隊,可因應各類關節退化與手術需求,包括人工膝關節與髖關節置換。」陳威醫師指出,「我們積極推動國際醫療服務,目前已有來自香港、中國大陸、美國等地的患者前來就診,希望透過每一例成功的手術,讓更多人看見台灣的醫療實力與誠意。」
對醫療團隊而言,這不僅是一場手術的成功,更是跨越距離、跨越語言、跨越不安的信任。
景美醫院未來也將持續精進,以更穩健的步伐,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醫療需求。
大腳趾歪歪的? 行走越來越困難?
大腳趾外翻俗稱拇指外翻,是在女性中頗為常見之足部變形,症狀初期可導致大腳趾內側疼痛和穿鞋困難,後期變形嚴重時則會影響正常行走,其形成原因很複雜,研究報告顯示可以分為 先天性原因 及 後天因素所致。一般而言,70%的大腳趾外翻患者有家族史,尤其是女性患者,當然也跟後天的不當穿鞋習慣或是足部受傷等因素有關。
臨床上,大腳趾外翻頗容易診斷,外觀上可見大腳趾外翻跟旋轉的情況,通常在第一蹠趾關節處會有變形隆起及發炎腫痛情況 ( 如圖1及圖2 ),嚴重時因為大腳趾往外變形較多,甚至會有第二腳趾跨騎至大腳趾上面 ( 圖3 ) 或是有錘狀趾的情況;以上狀況皆導致病患難以穿鞋、行走困難,外觀變差也會影響生活品質。 ( 圖4 ) 的足部X光片檢查可以讓骨科醫師確定疾病的嚴重程度,並制定可能需要的治療計劃。
要用何種方式來治療?
治療成人大腳趾外翻的方法可以分成:
● 非手術之保守療法 (適用於輕中度變形患者)
● 矯正手術 (適合於中重度變形患者)
軟組織手術
適用於輕中度嚴重程度的患者,經過微創手術的方法,將肌腱放鬆跟關節囊膜緊縮的手術。沒有做任何截骨矯正手術。術後還是要避免穿高跟鞋或是窄頭鞋,以免復發!
微創截骨矯正術
適用於中度嚴重疾病,除了上述軟組織手術外,再利用微創截骨手術截骨矯正,加上特殊鋼板或是鋼釘螺絲固定,來做矯正手術。(如下圖)
關節融合手術
適用於有非常嚴重變形,造成第一蹠趾關節關節嚴重退化或不穩定的病患,此一手術也可以利用微創方式將第一蹠趾關節固定融合,完成矯正。
大腳趾外翻的患者為數不少,也常造成患者足部不美觀、足部疼痛,穿鞋困擾,甚至疼痛行走困難的情況。建議如果有類似症狀,及早就醫,及早治療就可以避免症狀惡化。若需要手術治療,現今技術進步許多,絕大部分都可以利用微創手術方法治療,恢復也相對快速許多。
若有相關症狀需要治療諮詢,請隨時至本院骨科就診診察。